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宝典 >  >> 
用好“三支笔”答好乡村振兴“人才卷”

时间:2023-08-29 21:45:00    来源:正北方网


(资料图片)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以来,阿拉善左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首要战略资源,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筑牢人才基础,激发创业活力,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抓实“组织之笔”,凝聚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注重科学指导,统筹规划发展。结合全旗“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六个三”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举措,及早谋划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旗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决策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坚持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拓展产业链,在产业基础较好、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的12个苏木镇(场),集中打造3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立完善“基地+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将履行党管人才职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每年旗、苏木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制定印发《开展“干部基层办实事、部门包联惠民生、村企结对促振兴”活动实施方案》,26名处级领导、114名科级干部、97家企业完成与嘎查村的联系、包联和结对,实现与所有嘎查村包联全覆盖。三是抓实项目带动。推行村企合作型、产业带动型、入股分红型、飞地经济型等发展模式,在35个嘎查村确定项目42个,53个嘎查村建立了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挂钩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8997户农牧户、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与企业签订订单收购合同农牧户7064户,间接带动农牧民增收8601户,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抓细服务保障,落实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个十百千万计划”,充分调动帮联单位力量,组建“帮扶团”,帮助嘎查村协调资金3100余万元,落实产业发展项目33个,实现产值近7500万元。

用好“产业之笔”,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释放“头雁效应”,深化“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水平和能力素质,积极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牧区实用型人才。二是增强带动能力。坚持党建引领,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356个,547名党员争优创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63名嘎查村书记、41名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带动农牧民转产、大学生创业,提供就业岗位3200个,带动个体商户240余家。三是坚持激励担当。旗处级领导带头深入党建联系点137次,认领民生实事43件,示范带动全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担当作为,到结对共建嘎查村、社区报到2470人,为所包联的嘎查村、社区办实事、解难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落好“人才之笔”,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注重构建人才“引育用”体系,推动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一是加大引才力度。建立完善人才回引、交流、选派机制,吸纳更多盟内外优秀人才到阿左旗建功立业,把更多城镇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绿色通道”人才引进向基层倾斜,近三年累计刚性引进高学历和急需紧缺人才568人,其中阿拉善盟户籍占80%以上。二是加强育才深度。累计选育“草原英才”个人5名、团队2个、引领支持计划3个,“阿拉善英才”20人,参加“嘎查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学习143人,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盟级联合体3家、规范化农牧民合作社135家,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00余人,培训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近300人。三是拓宽用才广度。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交流挂职、选拔识别力度,引进选调生每年5-10名,选派金融干部13名到苏木镇挂职,遴选21名专业技术专家组成产业指导员队伍,组建“百名专家服务基层人才库”,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帮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责任编辑:贾小燕]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