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大明宫曾经的恢宏气派,还能听到众多专家对遗址历史和文化的生动解读,学到了很多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知识。”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李同学说。
为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大明宫研究院联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大明宫基金会共同开展“变革中的大明宫遗址”研究中心教学实践活动。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院长冯健、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副主任柳红梅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170余名学生参与了活动,民革西安市委员会文化旅游工作委员会受邀参加。
【资料图】
活动以“变革中的大明宫遗址”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大明宫的“前世今生”,领略底蕴深厚的盛唐风采,并通过文化科技交融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变革中的大明宫遗址。
近年来,大明宫研究院与西安3所大学、4个学院的多个学科专业合作,建立了研究中心。本次活动围绕大明宫遗址的遗产保护、文化旅游、展示利用等主题,以唐文化深度体验为契机,鼓励研究中心的高校师生们创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式,并相继发起了“大明宫文化创意设计”作品征集、“大明宫遗址保护利用实践”分享会、大明宫风筝节推介会等系列文化活动。
活动现场,邀请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讲师李雨生以“千宫之宫——大明宫考古记”为题,讲述唐大明宫平面布局的复原历程;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余洁总结了西安市大遗址保护利用的经验,提出西安市大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思路;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副院长蒋维乐浅谈了建筑及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用,解析了文化遗产在设计赋能下的变革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怀以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文化史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出发,分别从大明宫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保护价值、旅游开发三个方面作了讲述;陕西师范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豪迈从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开发方面,总结了陕西现行的工业遗产保护开发模式,呼吁大众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专家的生动讲授为学生们呈现出一段段“变革中的大明宫”的历史故事,提高了与会各方对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的认知。
交流结束后,高校师生实地考察了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含元殿、宣政殿遗址、紫辰殿及太液池遗址、玄武门遗址等。
“‘变革中的大明宫遗址’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大明宫与高校之间在遗产保护、人文历史研究、旅游服务及博物馆管理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让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变革中的文化遗产’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柳红梅表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延续开放、创新、跨界及代际交流的精神,不断创新遗产保护利用方式,积极号召全民参与到大遗址的保护中来,吸引更多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当天下午,大明宫基金会受邀参加了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联合西安外国语大学、丝路青年社等共同举办的2023国际古迹遗址日“丝路来风”系列活动,并作了分享交流。
未来,大明宫遗址区将通过更广泛、更有力、更创新地延续与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故事,讲好大明宫故事,传播好大明宫之声,使大明宫文化走近群众、走入社会、走向未来。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