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国的退休金收入过去一直都不太均衡,比如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等一般的退休收入都能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是绝大多数普通职工,以及灵活就业人群的退休收入,平均都在3000元左右,甚至有的根本不足3000元。
于是很多人就对此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比如有的人觉得,如果大家都在岗位上付出劳动,能力不同,每月收入会存在差距,这很正常。但是退休以后,大家都是一个状态,都不再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不应该存在退休收入贫富差距太大。
(资料图片)
紧接着,网上就传出一个新消息,称国内退休金改革终于打响第一枪!公务员、事业编制可能会降低退休金。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但是细心一点的网友们也会查询相关通知进行验证,该消息并不属实,毕竟直至今天,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这样的规定。
不过,有行内专家分析,虽说公务员和事业编在近几年不可能降低退休金,但是,随着人均工资的不断提升,将来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退休金,与企业单位、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金差距也会不断缩小,这也是大势所趋。
而实际上,导致目前企退人员和事退人员之间退休金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包括几大因素
1.多缴多得的原则。
虽说事退人员的工资并不算高,但是他们都是按照较高的标准来缴纳养老保险的。而根据咱们社保“多缴多得”的一个原则,也就是说,你的缴费越多,将来你领取的养老金收入也会越高。
但是企业退休人员与他们不同的是,在缴费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时是以较低标准缴纳养老保险的。所以退休后,他们的工资会远远低于企退人员就很正常了。
2.长缴多得原则。
除了“多缴多得”的原则以外,我国养老保险还遵循“长缴多得”的原则,即缴费时间越长,将来领取的养老金收入也会越高。一般事退单位的工作人员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参与工作,如果期间没有犯大错,多半会一直干到退休,所以他们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方面更长一些,很多事退人员甚至工作时间超过了30年。
而企业退休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就没那么好了,这期间难免会因为薪资或者企业倒闭等各种原因跳槽,一旦这期间停止了工作,那么他们的养老保险缴费时间就会停滞,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缴费时长。说白了,像靠自己独立完成社保缴费的灵活就业人群,如果收入不稳定,基础的生活都解决不了,更何况是缴纳社保,所以很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几乎都是断断续续的,将来退休以后的收入比事退人员更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3.不同性质的单位,缴费标准也会存在差异
比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会把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当作一种福利待遇,往往都按较高标准进行缴费。但是民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往往会以最低标准来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说白了,缴费基数3000元和缴费基数1万元,最后领取的收入差别很大,也不足为奇。
当然,在这个方面,企业职工算不得最差的,因为还有一个靠自己全额缴纳社保的灵活就业人群,他们的工作及收入都不稳定,断缴、停缴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同样60岁,事退人员可能交了30年社保,灵活就业人群可能只交了15年,所处环境差一点的,可能直到满足退休年龄都没能缴满15年。
虽说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降低退休金的说法不属实,但是很显然,如果能以这种方式来缩小与普通退休人群之间的差距,还是有众多好处的:
第一,没有了退休收入的贫富差距,提高了社会公平性;
第二,养老基金压力也能降一降。比如,以前给他们每月的收入是8000,现在都按3000来,一个人就减少了5000,几百万人一个月就能省下上百亿,养老基金池压力会小很多。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如果这么干,也会影响到高收入人群的缴费积极性。毕竟正常的逻辑是:收入高的人,缴费高、将来领取的退休收入也高。如果高收入人群缴费高,最后领取的退休收入与低收入人群一样,高收入人群就更不愿意参与缴费,反而给池子带来更大压力。所以现实中,这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