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七国集团(G7)峰会21日在广岛闭幕,与惯例不同,会议在闭幕前一天就提前发表了联合公报,有日本媒体称,这是出于担心联合公报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广岛“抢了风头”的缘故。然而即便如此,对于这份洋洋洒洒几十页的联合公报,外界依然显得兴趣寥寥,除了其中针对中国的部分。英国《金融时报》称,该公报内容是G7迄今对北京最强烈的批评,其他国际主流媒体也大多把关注点放在美西方“加大对华施压”上。看起来,G7能够吸引外界眼球、刷一刷存在感的,也就是炒作中国议题了。
作为一个曾经在全球经济中占比高达70%的“富国俱乐部”,随着其经济比重日益锐减,再加上在全球人口占比、观念吸引力等的下降,G7近年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存在性危机。早几年,G7峰会每每出圈都是因为成员国内部的分歧与不合,从前年起,G7的联合公报开始对中国说三道四,这逐渐成为其“流量密码”。它名为“七大工业国组织”,如今运作起来却像是专门批量生产“三无产品”的小作坊,那些没有事实基础、缺乏法律依据、也没有任何道义可言的反华产品,大多出自G7国家。
与过去“关注”对华具体议题不同,这次的G7联合公报干脆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其中,这与北约近来的动向是一致的,凸显出美国正在西方世界全力推动编织一张反华大网。联合公报光是提中国就有20次,是近年来最多的。它几乎把能炒作的议题通通炒了一遍,老调重弹地妄谈台海局势,对东海、南海、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和中国核力量说三道四,除此之外,以所谓“经济胁迫”等话题影射中国的还有不少。这已经不仅仅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抹黑污蔑中国的问题,其字里行间毫不掩饰的阵营对抗冲动,已然让G7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不少舆论注意到,G7的联合公报中使用了一些“缓和表态”,比如宣称其政策方针“不是为了伤害中国”“不是在脱钩”,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还提到“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等。这些表态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如何应对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华盛顿不得不做出相应“妥协”。尽管它本质上依然是在恶劣地挑动地缘政治对抗,但这也恰恰说明,华盛顿那些龌龊的战略企图哪怕在西方内部,也是上不了台面的,只能给它披上一层又一层的道德伪装,才能勉强拿来示人。在最亲密的盟友之间尚且如此,在国际社会就更不用说了。
G7的反华声浪越大,它所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就越小,这是规律使然。因为这将意味着,它服务的是美国的战略利益,而非国际社会的福祉,后者很难奢望得到什么“助力”,反而只有逆水行舟的“费力”。很可能到最后,G7发现自己花了不少力气,结果却只是在原地打转而已。G7若想真正“重振雄风”,其实说难也不难,那就是切实做到它所说的“不伤害中国”、坚持“一个中国”、不搞脱钩或者变相脱钩,言行一致地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和稳定的关系”。对西方世界来说,选择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走一条共同繁荣的路,才是真正的“去风险化”。
与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老牌工业国家正陷入各种麻烦。有美国媒体就指出了这一点,认为今年G7的广岛峰会某种程度上是“孤独之心俱乐部”,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内部治理大多难以得到选民认可,不满情绪始终席卷着西方社会。广岛峰会似乎给了G7一些“塑造历史”的错觉,但这种错觉将很快被现实的风吹散,因为没有内部的繁荣和发展,对外的示强只会是色厉内荏。我们奉劝G7领导人,多花点时间做好自己的事,少对别人指指点点,这样也许还能挽救一下G7已经严重滑坡的声誉。